Www.KL126.Com - 坤龙教育资源网

【党的十九大学习体会】刘儒鹏: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小编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2-26 12:05:59 人气: 标签:国际经济环境感想
导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要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历史大势、共担民族,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同时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要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历史大势、共担民族,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同时也提出,要和平发展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其中体现的命运共同体思想,将攸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中国梦与攸关世界前途命运的世界梦紧密连接在一起。

  港澳台地区与祖国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携手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1.“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已经把港澳和内地打造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港”、“澳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牢牢掌握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港澳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和更加广泛,港澳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在祖国的帮助下,港澳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繁荣稳定,港澳和祖国早已是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事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2.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中央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要深刻理解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港澳要积极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透过历史风云变幻,可以深切体会到,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可见,习总对两岸命运共同体做了最好的诠释。

  1.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必须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的基础,也是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和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的根本性质,其核心是认同和同属一个中国。只有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人民才能保持良性互动,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才有的基础。

  2.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图谋。习总曾经明确指出,“”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两岸和对立,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只会给带来。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出去。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需要两岸团结一致、反对“”活动。

  3.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要“两岸一家亲”的。两岸一家亲,亲就亲在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命运。愿意率先同分享发展机遇、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同共担民族,共谋人民福祉,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命运共同体对内着眼于实现民族复兴,对外则着眼于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人类文明的前行方向。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赋予党的历史。“中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对内要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对外要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既是中国的宣誓,也是中国的真实写照。建国初期,同志就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不仅要自己料理自己,自己过生活,还应该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同别的国家一样,不仅要为自己而且还要对世界做些贡献”。初期,同志也指出,我们现在还很穷,对世界的贡献还很小,到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了,我们对人类特别是对第三世界的贡献可能会多一点。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新的世纪,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同志也曾经指出,“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以上历史进程可以看出,我们党带领国家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为人类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大国担当贯穿始终。事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以来,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界和平、减少世界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已经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践行为人类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步伐未曾停歇。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中国也前所未有的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为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未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从2020年到中叶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无论是从历史时期还是从战略安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无限、任务无比艰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变化,尤其是国际环境方面,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之间的利益博弈更为激烈;一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对我国的防范和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时有发生,可以说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因此,我们不仅要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还要依靠智慧和力量来尽量延长、乃至主动地塑造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使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国梦可靠的外部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走和平发展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顶层设计正当其时、正逢其势。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尤其是2016年以来,逆全球化甚嚣尘上,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由经济全球化的推手转身成为反对者,甚至大搞贸易主义,为尚未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阴霾的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了人民共同思考的问题。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中国,迫切新的全球治理,构建新的更加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7年1月,习总在联合国总部时给出的中国方案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1.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是中国的一贯主张,也是推进国际关系化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国际秩序有赖于世界尤其是大国的塑造,必须寻求国家间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在国与国之间的长期交往过程中建立互信,以双赢、多赢、共赢的新替代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已同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走出了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

  2.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反对一切形式的,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建立国际社会的普遍性安全必须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传统的概念已从一般意义上的国防军事安全扩展为更广泛的经济安全、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等众多内涵,传统安全观已经无法有效应对此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复杂局面。谋取一国的绝对安全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必须联合起来,主动承担起世界安全的责任,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

  3.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发展是世界的共识和第一要务,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着眼点。越是在经济发展低迷的时候,越需要通力合作,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宽松的环境,而不是转向贸易主义,以邻为壑。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人民交往,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但是因此将所有问题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想人为切断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只有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普惠、平衡的方向发展,才能最大限度的趋利避害,发挥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作用。习总在多个国际场合表示,中国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自从2013年习总提出“一带一”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为,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逐渐成为沿线人民共同的梦想,也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方案”。

  4.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建设一个包容的世界。“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当今世界有7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曾几何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盛行一时,断言人类未来的冲突将来自于文明之间的冲突,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断言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形式”。实践证明,文明的差异与分歧不是人类冲突的根源,历史从未终结,历史也不会终结。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要在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等基础上,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等态度,吸纳各文明中的有益成分,让不同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中迸发出更多精彩,让文明交流成为和平的纽带。

  5.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类赖以的地球家园,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成为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也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必须牢固树立自然、自然的意识,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协调行动类赖以的地球家园。习总曾深刻指出,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中国对此不仅有明确认识和坚定决心,更有切实行动。2016年6月中国签署了《巴黎协定》并于9月经全常委会批准成为第23个完成批准协定的缔约方,朝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迈出的一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也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要求军队工作必须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是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的行动指南。但是和平发展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走中国特色强军之,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并不矛盾。能战方能止战。历史经验表明,和平必须以强大实力为后盾,能打赢才能有力遏制战争,才能确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被打断,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训。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走和平发展道,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但中国决不会以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绝不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此外,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人民军队是一支威武之师、和平之师、文明之师,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

  1.民族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谆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中华民族就会任人、与宰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无从谈起;同心共济、团结一心,中华民族就顽强不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指日可待。只有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华儿女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演奏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彩乐章。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未来指明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立足于中国实际,更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着眼于人类社会面临的持续发展问题、安全问题、全球治理问题,为世界计、为天下谋,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界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时期,明确提出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创造性地提出并切实践行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纠纷、促进经济发展、优化全球治理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一系列重大原则,为世界人民树立了标杆,为人类社会指明未来前进方向。□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

下一篇:没有资料